汕頭市蔡規甫、蔡豐湖史跡研討會在澄海西門舉行
汕頭市蔡規甫、蔡豐湖史跡研討會在澄海西門舉行
——廣東澄海 蔡秉瑞/文
2008年11月8日,汕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澄海蔡氏文化研究會、西門蔡氏聯誼會聯合舉辦了澄海蔡氏肇基始祖蔡規甫、蔡豐湖史跡研討會。來自汕頭市社科聯、汕頭大學、汕頭市民協、汕頭各家報社、電視臺、專家、學者、記者等40多人,澄海政協、文聯、文博會、新聞媒體及蔡氏宗親一共8 0多人參加研討,與會者紛紛發言,場面熱烈。經討論、考證一致認為我們應該深入研究蔡規甫、蔡豐湖父子的偉績,應該宣傳發揚。隨后各新聞媒體對本次研討會都做了報道。
蔡規甫,號盤溪,福建莆田城南蔡宅村人,是北宋名臣蔡襄的六世孫。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 232年)登進士,歷任惠安、古田知縣。端平二年(公元1 2 3 5年)任潮州通判,后又任連州通判。淳祐二年(公元1 2 4 2年)繼又知潮州府,公淹通經史。生平博學好古,為官清正,勤政愛民,受到人民的愛戴;莅补盘,民多歡聲,潮州連州,譽彰公評。其史跡載入澄?h志卷25(作者明朝李思悅,辟望蔡盤溪豐湖父子祖孫合傳)。
中年休官,率子豐湖、西疇,卜居海陽縣辟望司(時澄海未建縣)。時值陸秀夫與權臣陳宜中不合,宜中使言劾罷之,陸秀夫謫貶辟望,蔡規甫騰屋辟田安置陸公一家11人,蔡、陸結為知己,共起居披肝膈,泉林之下惶惶國事,每為朝庭皆為忠誠之舉。他們勘山察水,陸公在南峙山品題:“探驪”,蔡規甫寫下“水面文章”,現墨跡尚存。
規甫公之長子蔡豐湖,德配宋太祖l 1世女孫,縣君宗姬趙氏,是度宗皇帝之娣,公冊封為駙馬都尉,就讀于陸秀夫,學到文韜武略。宋帝逃元兵,遷都福州,有旨召陸公回朝,豐湖隨陸公同往,任漳州典主薄事,這時國難當頭,公因世受宋恩,變賣家產捐家資勤王,運糧以餉軍士,繼敕轉給軍輸,招募忠義精壯,扈帝充伍。公元1 2 7 9年2月初7日,元兵水陸二路攻崖山,宋軍潰,陸秀夫背帝投海,公隨乃師殉之。子孫為紀念公之抗元精神,瘞公之衣冠,留琢海陽縣冠湖鄉獅山肚,樹碑曰:“駙馬都尉豐湖蔡公、縣君宗姬趙氏”。
澄海西門蔡氏自規甫公創基,距今已有700多年,山高麓大,泉深流長,枝葉繁茂,裔孫分布于澄?h城東西南北門,還衍支于澄海地域的20個村莊:程洋崗(4000多人)、里美、涂城、建陽、東里、南砂、華富、冠山、內隴、百二兩、池墘、望美、鳳崗里、港口、上埭、昆美、外埔、東湖、埔美、岑亭。潮陽桑田東門、惠來縣13個鎮25個村(22000多人)。陸豐縣的甲子、甲東、甲西3鎮(12000多人)。汕尾市的東涌,潮州市的西門,拮東縣的新亨鎮仙美村等地。在當地和外地縣市西門蔡氏總人口5 5 0 0 0多人,還有播遷于港、澳、臺
和東南亞各地,星羅棋布有如河水之絡流。
2 0世紀80年代中期成立了西門蔡氏聯誼會,居住于上述地區的族親都來認祖歸根,每年前來祖地參加祭祖、掃墓等活動,并保持正常往來,充分體現了家族的團結興旺、繁榮昌盛。
【注】:“辟望”,古地名,今澄城一帶,澄海未建縣時,海陽縣設辟望司衙門于此。
參加蔡規甫蔡豐湖
事跡研討會有感
汕頭大學 隗芾
蔡氏家聲遠,
文化貢獻多。
襄公留墨宗,
辟望譜頌歌;
北有趙家堡,
南看陸圍厝。
民族存正氣,
誰人余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