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安岳縣蔡氏祠堂 族譜
前 言
國家有史記,地方有縣?、區?。各姓也有他們祖先發源與人口繁衍的歷史記載,如此,代代相傳。
宗族源遠流長,人口發展眾多,分支極廣。要表明人口演變的來龍去脈和輩份高低。只有通過族譜來完成。由于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動亂,族人將原有老族譜遺失,有的損壞,幸存的都是一些殘篇破頁,無法清理。族中的清明會,從新中國建立以后就停辦,族人也就無期聚會,漸漸宗族觀念也就淡泊,更談不上族譜的整理和接續。絕大部分人連他的祖輩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問其來歷,只知父輩。還有族人見族人互不認識。見之則以同志、大爺、老表呼之。具我們調查:有的世代書香,近年來連生庚簿也沒有一本。這樣長期下去,后代子孫有幸顯貴,若要尋根究底,也就無法查證。鑒此,我輩同仁志士認為,如果不趕快將我姓族譜清理起來,接續下去,再過十余年,老一輩的人漸漸逝去,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將會全部毀滅。愧對祖先遺訓,同時也給后輩人帶來不可補救的損失。
在一九八六年有人提出,要求重新編寫族譜。當時,大部分人對族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愿支持。后來通過電視劇《宋氏宗族》的播放,族人深受感動,意識到編寫族譜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一九九三年春以蔡顯一為首的編撰工作正式開始。
在編寫過程中,難度極大,由于老族譜的失落,缺乏原始資料,給編寫帶來極大的困難。我們采。阂、查找各戶存留下來生庚簿;二、查看墳前的石碑,埋在地下的扶起來看;三、走訪老年人,向他們求問,只要知道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進行拼湊;四、集中拼湊,大家提看法,一家一家的組合、接續;實在找不出的留作懸案。
清理結果是:四房、五房脈傳情況未脫代,有根有據的,接續的比較好。大房人口絕大多數早已遷居安岳城南。在本地的由于知識少,記得不多。因此清明兩代無法接續。二房只查到清字輩,下面一個也未發現,我們也做了多方面的查找工作。三房人較少,也有遷出的。
這次族譜的編寫,主要依據蔡心映抄錄的部分資料和雙河鄉蔡家溝保存的一本人口錄。我們對里面的人進行了考證,對“成王給蔡仲之命”附上了白話文。蔡氏發源說以《中國古代史》和《中國通史綱要》為準則。以周人的興起史作蔡氏的發源說。
為了表明我們宗族從蔡叔度起至現在(一九九三年止),傳了多少代。我們以蔡祥本(有實際記載)進行推算,平均每三十年為一代。蔡叔度至一九九三年約傳一百零七代。
族譜中記事法,改庚辰記事為公元記事。在人口登記表上,每個人頭上重復反映了上兩人的名字。以便區別同名字的人,每個人名,記有書名和號名,總的以書名為主,以便清長幼。出生年月與亡年,文化程度,任什么職均由各家自行填寫。文化程度應以高中為起點,以下不填,任職以縣科級為起點,軍以連級為起點,填寫時,要慎重,要字跡工整。
這一次編寫族譜,由于財力的困難,全部無償勞動,寫作人員文化水平有限,又是以農為主,寫作均是利用農閑,節假日進行。有很多歷史無法考證,甚至有漏掉、斷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有充足的財力和人力。去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去順藤理瓜,必要時還需查閱國家文庫檔案資料。我們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只能盡其力而為之。望我后世孝子賢孫,熱愛此項工作的有志之士,來繼續此番事業。
在編寫過程中,感謝馴龍中學付大川和彥王兩位老師的熱心幫助。蔡伯生曾捐資請人去四川大學檔案館查閱蔡氏遠古資料。蔡宗直、蔡宗敏在考證遠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蔡天壽祖孫三人為族譜封面設計不辭辛勞。蔡心燦(號尊輝)為族譜摸底付出了畢生精力,我們對此非常感謝!
族譜定稿后,經蔡順仲多方做工作,首先出資復印十本。蔡純一手抄五本發到各地征求意見,求得更好完善。
族譜編撰組 蔡天壽(號南山) 蔡心端
執筆人 蔡順乾(號純一) 蔡順堯(號顯益)
公元一九九六年初稿 二零零陸年定稿
引 言
孔子圣言
慎?,追?,民德?厚矣。
??摘自《論語》
孫中山先生論族譜
只有由家族?合成宗族,才能由宗族?合成?家。中?民族才能???千年而不?,?基於?族?念所?之成果也。
??摘自《貴州地方志通訊》
毛澤東主席論族譜
研究?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村史。?研究基?的家史、村史和微?入手,?是?而研究整?人?社??史基?。
??摘自《毛澤東讀史》
目 錄
前言
<*newpage*> 引言
第一章 族譜和族譜的起源 .......... 第 4 頁
第二章 國家相關文件 .............. 第 5-6 頁
第三章 蔡氏發源說 ................ 第 7 頁
第四章 蔡國歷史 .................. 第 8 頁
(一)蔡氏傳國氏系表
(二)蔡國國都受封概述
第五章 蔡氏宗族族譜 .............. 第 9 頁
第六章 成王給蔡仲之命..............第 10 頁
(一)文言文
(二)釋文
第七章 始祖遷徙分布 .............. 第 11-12 頁
(一)江西始祖蔡劍?
(二)湖廣始祖蔡宏旺
(三)入川始祖蔡定秀
(四)蔡氏名人群星燦爛
第八章 族規 ....................... 第 13 頁
第九章 蔡國賢囑詞 ................. 第 14 頁
(一)思遠敘
(二)蔡國賢囑詞二
第十章 國賢老祖囑詞清明會必讀 ..... 第 15 頁
第十一章 神龕專用對聯 ............. 第 16 頁
第十二章 蔡氏宗族繁衍表 ........... 第 17-109頁
(一)房次主 ........................ 第 18 頁
(二)房次一 ........................ 第 19-32 頁
(三)房次二 .........................第 33-38 頁
(四)房次三 ........................ 第 39-47 頁
(五)房次四 ........................ 第 48-63 頁
(六)房次五 ........................ 第 64-109頁
續本: 蔡氏宗族大事記 .............. 第110-120頁
第一章 族譜和族譜的起源
族譜是記載著同宗同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典籍。
它包括一家一族祖源宗本、世系繁衍、遷徙分布、婚配嫁娶、行業職業教育程度、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人物傳記等眾多方面的資料。
我國的族譜最早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殷墟出土物的甲骨文就有記載姓氏的骨片。后來,族譜被帝王諸侯用于記載世系,成為了這些人的專利。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族譜成為世族之間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據,從而很快發展起來。到了唐宋時期,民間私家修譜逐漸形成。明朝時期,民間修譜已經十分興盛。建國后,修撰族譜曾一度停止。
族譜蘊含著大量人口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料,與正史和方志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族譜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著重要價值,而且對于海內外華人尋根向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
修撰族譜有著不成文的規矩,族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據記載,我國歷代編修的族譜總數約5萬多種,有1/3流落海外,目前我國內地收藏族譜最多的當數上海圖書館。
(新華社)
第二章 國家相關文件
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
國檔字(1984)字第7號
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文管會、檔案局、北京圖書館、各高等院校:
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極待發掘的一部份,蘊藏著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經濟學、人物傳記、宗教制度及地方史資料,它不僅對開發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也起著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國內收藏的家譜極為分散,沒有專門目錄,因而長期以來國家對家譜的發展,研究工作做得不多,這與國外學者、機構對中國家譜收集不遺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情況不相稱,同時,對外開放的政策的實行,許多根在大陸的同胞利用家譜來找自己的血緣關系。為了推動國內對家譜的研究和利用,發展家譜這一祖國文化寶藏,改變中國家譜研究的內輕外重的情況,充分發揮家譜在學術研究和統戰工作的重要作用,國家檔案局二處、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圖書館等單位擬將分藏于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等單位的家譜編一部比較完整的《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計劃1985年底完成編纂工作,公開出版。為了協助編好這一目錄,特請你們通知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文管會、文化館、檔案館(室)等收藏單位,將其收藏的家譜和所知道的個人收藏的家譜目錄,按照該書的編輯比例,于1985年3月底以前報送國家檔案局,個別藏量較大的單位,也不要遲于1985年6月底報送。
<*newpage*>特此通知。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日
文化部辦公廳函件
辦社圖函[2001]29號
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協助編好
《中國家譜總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它與方志、正史結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年11月20日專門發文《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國檔會字[1984]7號)》。經過十余年的努力,《中國家譜綜合目錄》于1997年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對家譜整理工作和提供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時由于受種種客觀條件限制,尚有大量家譜未能收入,特別是大量收藏于海外的中國家譜未能收入。
2000年6月,由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的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祖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美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42家中文圖書館及中文資料收藏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就推動全球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問題進行了研究與協調,并決定由上海圖書館主持編纂《中國家譜總目》。這是《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編撰工作的繼續與發展,它將大量增加收藏于海外的中國家譜,同時擴大收錄范圍并增加著錄項目!吨袊易V總目》是中國家譜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它的完成將積極推動譜牒學的研究,并進一步加強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其意義深遠。
《中國家譜總目》的編撰采用“分頭編撰,匯總審!钡霓k法,每一地區確定一個負責單位為《中國家譜總目》的編委單位,由其負責該地區的家譜條目的編制工作,編委單位主要由部分省級圖書館和其他單位組成(見附件)。為了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請你們通知各地圖書館(室)、文化館等收藏單位,認真做好本單位所藏家譜條目的摸底工作,協調好與所在區域藏譜機構的關系,積極協助《中國家譜總目》編委單位,按照《中國家譜總目》的編撰要求,編撰好本地區收藏家譜目錄,以保證《中國家譜總目》編撰工作的順利進行。
特此通知。
二00一年二月七日
第三章 蔡氏發源說
相傳在遙遠的年代里,蔡氏光族經歷了黃帝、少昊、橋玄、帝嚳、后稷、不?、鞠陶、公列、慶都、皇仆、差佛、毀?、公仆、高?、??、祖紺、太王、季歷、文王等十九代。
本源??以姬姓之蔡,取代?姓之蔡。在周文王晚年已完成“剪商”為業。西周建立以后,以姬姓之蔡,取代?姓之蔡。據史籍《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儇、依是也!彼^得姓,就是以德居官,封地立國。又據《潛夫論•志氏姓》所載,“?氏封于燕……?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惫艜r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古代人以國為姓,蔡姓之國在黃帝后數代已建立。經過堯、舜、夏、商一千多年時間,已經強盛。何光岳 《蔡國史考》中引出《殷契粹編》載:卜辭有任寅卜,有蔡其伐歸之句。據《漢書•郡國?》載稱“長坦縣有癸城”,應為?姓之蔡所居之地,距離商?較近,才便于伐歸。
周為姬姓。周滅商后,周武王大封周姓諸侯于各地,以取代商之諸侯,同時封紂子武庚祿父于朝歌。(金河南淇縣)武王克殷后,獲得國土,又將國土分封親屬,以屬左右。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享受國土領地。諸侯分得領地又以大夫、卿、士三等九級分贈下去,再往下又分郡、縣、邑等。
周實行大分封的情況。共是七十一國,姬姓之國共有五十三個,占了絕大部份,而在姬姓之國中屬于文王諸的有十六國:管(河南鄭州)、蔡(河南上蔡)、咸(山東汶山北)、霍(山西)、魯、衛、毛(河南宜陽)、聃(地不詳)、郜(山東)、雍(河南宜陽)、曹(山東)、滕(山東)、畢、原、酆、?(山東)
武王乃文王太姒所生,(文王太妃共有九人)太姒為大,太姒共生十子是:長白邑考、次姬發、三官叔鮮、四周公旦、五蔡叔度、六曹叔振鋒、七成叔武、八霍叔處、九康叔封、十冉叔載。
<*newpage*>武王將官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分置于朝歌附近的東、南、北三方,以監視殷之遺民。據正義《地理?》云:“(河南)殷之舊都”以封紂子武庚。武王以封三國監殷,謂之“三監”。
蔡叔度始封于蔡而居衛。蔡為衛之轄地,亦為?姓之蔡的故地,是以姬姓之蔡取代?姓之蔡?艘髢赡旰,武王病故。子成王誦繼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輔政。管叔、蔡叔等貴族懷疑周公有奪取王位的意圖,對周公極為不滿。武庚見有機可乘,便拉攏管叔、蔡叔,又聯合東方的徐、奄、蒲、?等部起兵反周。局勢一時變的非常嚴重。周公即時做好安定內部的工作,親領大軍東征。他首先集中兵力誅滅了武庚,又殺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清除了叛軍的中心勢力,再經三年苦戰,相繼平定了東方諸國,這次戰爭規模畢武王伐紂要大的多,戰斗也很艱巨。經過這次戰爭,周的滅商事業才徹底完成。
蔡叔叛周,致使蔡國陷落,幸其子蔡仲率德才兼備,善能體祖文王之德行。周公見喜,推薦仲率為魯卿。后來魯國大治,公又進言于成王。蔡國得以復興。
(一)蔡氏傳國氏系表
蔡候傳二十三代、二十六候至蔡齊候。(約公元前四百九十五年)被楚惠王侵滅。傳國六百一十九年。(太史曰)周武王病故,傳位給子成王誦掌管天下。武王同弟霍叔鮮、蔡叔度受人蠱惑叛親從敵,處死霍叔,流放蔡叔,蔡國陷落。惟有蔡叔之子仲率能率德改行,復封新蔡候,遂宗周八百于年。
蔡國傳國情況表
國號 姓名 繼承人 世序 國號 姓名 繼承人 世序
蔡候 叔度 仲率 1 穆候 ? 甲午 14
仲候 仲 荒候 2 莊候 甲午 申 15
荒候 佰荒 宮候 3 文候 申 固 16
宮候 宮 歷 4 景候 固 般 17
歷候 歷 武 5 靈候 般 18
武侯 武 夷 6 隱太 子灰 19
夷候 夷 所事 7 平候 廬 東國 20
?候 所事 興 8 悼候 東國 申 21
興候 興 戴 9 昭候 申 朔 22
戴候 戴 措父 10 成候 朔 產 23
宣候 措父 封人 11 聲候 產 元 24
桓候 封人 獻舞 12 元候 元 齊 25
哀候 獻舞 ? 13 齊候 齊 26
(二)蔡國國都受封概述
“上蔡” 是蔡叔度受武王冊封的國都(河南上蔡縣)
“新蔡” 是蔡仲率受成王冊封的國都(安徽鳳臺縣)
“下蔡” 是蔡甲(昭候)遷山東與吳接近,以備協助的國都。(山東汝南)
注: “濟陽郡氏”是蔡仲率未列諸侯之前為魯卿的領地。
“洛陽郡氏”是?候子蔡直樞任東都御史和洛陽縣令而得名。
第五章 蔡氏族譜排序
詩曰:
祥??金正(在湖廣)
定?安邦清(四川安岳縣起)
君明天心?
宗光?事?(注:也可成良萬事興)
守管江山久
太平德上卿
?佐朝?大
宏福有乾坤
第六章 成王給蔡仲之命
(一)原文
文曰: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忖,厥獻萌,予命爾候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
爾蓋前愆,惟忠惟孝,爾乃賣跡身?饲跓o怠。以乘垂憲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訓無若。
考之達王命,黃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為惠之懷,為善不同歸于治,為惡不同歸于亂,爾其戒哉。
忖厥度,惟厥終以不困,不惟厥終以不敬,睦乃四鄰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以民。率爾勿自作聰明,亂舊章,詳乃四聽,罔以則言,改厥度,勿慌,去叛命。
欽此!
(二)釋文:蔡宗直
周成王給蔡仲的任命書
文詞上說:
胡兄弟現今你忠厚又有德行。又能時常提高自己的德行修養,克制自己的個人私欲。那些卓越的貢獻也就多起來了。我現在命你到東方國土去做候,去到那里馬上就封你。這是對你的禮遇啊。
看看先祖之所以誠實能干。因為祖先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先祖的孝敬,以至于苦難磨煉自己,刻苦勤奮決不停息。以此來完成稱王之道,建立完整的政治制度。后來率領你祖文王的部族起兵剪商就是這事,查古觀今都沒有這類的事。
推古論今,要完成稱王之道,不是老天爺的恩賜,只有施行仁德之政這才是好辦法。百姓的心不一定傾向什么,對他們要有施惠的胸襟,他們就心服。做好事的方法不同,都為了使國家安定。你壞事的方法也很多,都會給國家帶來災難,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做事,想想那些安定的政治時期,要防患于未來,那么他的末期就不會有困難。若是不想到今后的事,他的末期就會出亂子。要使國家達到長治久安,必須與四周鄰邦蕃王和睦,兄弟之國應更加和氣,還要慷慨周濟你的國民。
<*newpage*>仲率啊!你做事不要自作聰明,亂了宗室的章法,要詳細聽取周圍臣民的言論,不要聽信偏見之言。要改變那些章法也不要太匆忙了,要遠離叛逆的思想。
欽此!
(三)附《尚書•蔡仲之命》原文:
尚書•周書•蔡仲之命
蔡叔既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蔡仲克庸?德,周公以為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
王若曰:“小子胡,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遺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侍鞜o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蓖踉唬骸皢韬!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
(四)尚書原文翻譯: 蔡中直
蔡叔度(因為“流言於國,謗毀周公,周公囚之郭鄰,至死不赦!)因為流放又沒有得到赦免,已經老死。這之后成王就命令蔡仲擔任諸侯國蔡國的國君,并寫了《蔡仲之命》的冊封國書。
(武王駕崩后)只有周公官居“冢宰”的高位,主持宮廷中百官的工作,相當于攝政王,代理成王治理天下。這個時候蔡叔、管叔與霍叔聯手反對周公的專政,結果斗爭失敗,后來導致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到“當時中國”之外的郭鄰,只給了七輛馬車,霍叔被貶為百姓,三年內還不允許與兄弟排資論輩(以備選用)。(蔡叔之子)蔡仲能克服平凡而注重禮教和品德,周公就用蔡仲為自己(周公封地是魯)的卿士。到蔡叔度逝世以后,成王(實際是周公)就冊封蔡仲為諸侯,封地仍為蔡(新蔡)。
成王的冊封書說:“胡老弟,只有你改變了(你父親的)行為,克制自己的個人私欲,現在忠厚又有德行,能慎言守德。所以我現在命你到東方國土去做諸侯,趕快去到那里,就任你的封國吧。這是對你的禮遇啊。
你能夠改正前人(是蔡叔度)的過錯,是因為你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先祖的孝敬,你甚至能夠用你的一生去做善事,以至于受盡磨難,仍然刻苦勤勞,毫不懈怠,這樣才能給后人留下好的榜樣,名垂千古。
你要好好遵守祖先文王的遺訓:不要像你逝世的父親一樣做違抗王命的事。老天爺不辨人的親疏,只輔佐有才德的君主;民心也不一定向著誰(無常),對他們要有施惠的胸襟,他們就心服向著你。做好事的方法不同,都為了使國家安定。你壞事的方法也很多,都會給國家帶來災難。
(下面的)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做一件事)開始就一定要慎重,要想到事情的結果(要防患于未然),到了最后才不會陷入困境,甚至絕境。如果開始就不慎重,最終就可能陷入窮困的境地。對自己的成績要謙虛,要與四周鄰邦和睦,才能使王室穩定,諸侯和睦,兄弟國家團結,還要慷慨周濟你的國民。要循用大中正道的(方針),不要擅自耍小聰明,作出奇談怪論,亂了宗室的章法。
(我)會詳細聽取你的意見,也不會聽信偏見之言,更不會因為巧舌佞言而改變法度。這樣的一個我你也是會很喜歡的!
成王說:“唉!胡兄弟啊,你快去就任吧!不要荒廢甚至拋棄了我給你的忠告啊!”
附《尚書正義 卷十七?蔡仲之命第十九》原文:
蔡叔既沒,(以罪放而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成王也。父卒命子,罪不相及。)作《蔡仲之命》。(冊書命之。)
蔡仲之命(蔡,國名。仲,字。因以名篇。)
[疏]“蔡叔”至“之命”○正義曰:蔡叔與管叔流言於國,謗毀周公,周公囚之郭鄰,至死不赦。蔡叔既沒,成王命蔡叔之子蔡仲踐諸侯之位,封為國君,以策書命之。史敘其事,故作《蔡仲之命》!饌鳌俺赏酢敝痢跋嗉啊薄鹫x曰:編書以世先後為次,此篇在成王書內,知“王命蔡仲”是成王命之也。蔡叔之沒,不知何年,其命蔡仲,未必初卒即命,以其繼父命子,故系之蔡叔之後也。蔡叔有罪而命蔡仲者,“父卒命子,罪不相及”也。昭二十年《左傳》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逼溲浴白锊幌嗉啊,謂蔡仲不坐父爾。若父有大罪,罪當絕滅,正可別封他國,不得仍取蔡名,以蔡叔為始祖也。蔡叔身尚不死,明其罪輕。不立管叔之後者,蓋罪重無子,或有而不賢故也。
<*newpage*>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百官總己以聽冢宰,謂武王崩時。)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致法謂誅殺。囚謂制其出入。郭鄰,中國之外地名。從車七乘,言少。管、蔡,國名!鸨,婢亦反,徐扶亦反。乘,繩證反。從,才用反。)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罪輕,故退為眾人,三年之後乃齒錄,封為霍侯,子孫為晉所滅。)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士。(蔡仲能用敬德,稱其賢也。明王之法,誅父用子,言至公。周公,圻內諸侯,二卿治事!疔,巨依反,下同。)叔卒,乃命諸王邦之蔡。(叔之所封,圻內之蔡。仲之所封,淮汝之間。圻內之蔡名已滅,故取其名以名新國,欲其戒之。)
[疏]“惟周”至“之蔡”○正義曰:惟周公於武王崩後,其位為冢宰之卿,正百官之治,攝王政,治天下。於時管、蔡、霍等群叔流言於國,謗毀周公。周公乃以王命致法,殺管叔於商,就殷都殺之。囚蔡叔,遷之於郭鄰之地,惟與之從車七乘。降黜霍叔於庶人,若今除名為民,三年之內不得與兄弟年齒相次。蔡叔之子蔡仲能用敬德,周公為畿內諸侯,得立二卿,以蔡仲為己之卿士。周公善其為人,及蔡叔既卒,乃將蔡仲命之於王,國之於蔡為諸侯也!饌鳌爸路ā敝痢皣薄鹫x曰:《周禮》有掌囚之官,鄭云,囚,拘也,主拘系當刑殺者。拘系之是為制其出入,不得輒行!肮,中國之外地名”,蓋相傳為然,不知在何方!端吹洹吩啤傲麇段逍獭,謂流之遠地,任其自生,此則徙之郭鄰,而又囚之!豆懿淌兰摇吩啤胺馐艴r於管,封叔度於蔡”,是管、蔡為國名。杜預云:“管在滎陽京縣東北!薄饌鳌白镙p”至“所滅”○正義曰:言“群叔流言”,則霍叔亦流言也。而知其罪輕者,以其不死不遷,有降黜而已,明其罪輕也;羰宀槐O殷民,周公惟伐管蔡,不言伐霍叔,於時霍叔蓋在京邑,聞管蔡之語,流傳其言,謂其實然,不與朝廷同心,故退之!妒兰摇吩啤拔渫跻芽松唐教煜,封功臣昆弟,封叔處於霍”,則武王已封之矣。後黜為庶人,奪其爵祿,三年之後乃更爵祿,蓋復其舊封,封為霍侯!洞呵铩烽h元年晉侯滅霍,既子孫得為國君,為晉所滅,知三年之後復得封也!妒兰摇肺┰品饣,不云其爵,傳言“霍侯”,或當有所據而知之!饌鳌安讨佟敝痢爸问隆薄鹫x曰:《周禮?冢宰》:“以八則治都鄙!瘪R融云:“距王城四百里至五百里謂之都鄙。鄙,邊邑也,以封王之子弟在畿內者!薄囤T住酚衷疲骸澳耸﹦t于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瘪R、鄭皆云“立卿兩人”,是畿內諸侯立二卿。定四年《左傳》說此事云“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是為周公圻內之卿士也!妒兰摇吩啤爸芄e胡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周公言於成王,復封之於蔡!卑浮遏斒兰摇吩,成王封周公於魯,周公不就封,留佐成王。則周公身不就封,安得使胡為卿士?馬遷說之謬爾!饌鳌笆逯敝痢敖渲薄鹫x曰:“仲之所封,淮汝之間”,《左傳》有文!笆逯,圻內之蔡”,其事不知所出也!妒兰摇吩疲骸安淌寰由喜!彼沃僮釉疲骸昂憔有虏!倍蓬A云:“武王封叔度於汝南上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居九江下蔡!睓z其地,上蔡、新蔡皆屬汝南郡,去京師太遠,叔若封於上蔡,不得在圻內也?籽允宸廑邇,或當有以知之。但圻內蔡地,不知所在爾。
王若曰:“小子胡,(言小子,明當受教訓。胡,仲名。順其事而告之。)惟爾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言汝循祖之德,改父之行,能慎其道。嘆其賢。)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敬哉!(以汝率德改行之故,故我命汝為諸侯於東土。往就汝所封之國,當?已以敬哉!)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汝當庶幾?德,尚蓋前人之過。子能蓋父,所以為惟忠惟孝。)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後。(汝乃行善跡用汝身,使可蹤跡而法循之,能勤無懈怠,以垂法子孫,世世稱頌,乃當我意。)率乃祖文王之彝訓,無若爾考之違王命。(言當循文武之常教,以父違命為世戒。)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天之於人,無有親疏,惟有德者則輔佑之。民之於上,無有常主,惟愛己者則歸之。)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言人為善為惡,各有百端,未必正同。而治亂所歸不殊,宜慎其微!鹬,直吏反。)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不惟厥終,終以困窮。(汝其戒治亂之機哉!作事云為,必慎其初,念其終,則終用不困窮。)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勉汝所立之功,親汝四鄰之國,以蕃屏王室,以和協同姓之邦,諸侯之道!痦裘。蕃,方元反,注同。)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汝為政,當安小民之居,成小民之業,循用大中之道,無敢為小聰明,作異辯,以變亂舊典文章。)詳乃視聽,罔以側言改厥度,則予一人汝嘉!(詳審汝視聽,非禮義勿視聽,無以邪巧之言易其常度,必斷之以義,則我一人善汝矣!鸲热缱,注同。斷,丁亂反。)王曰:“嗚呼!小子胡,汝往哉!無荒棄朕命!(嘆而敕之,欲其念戒:“小子胡,汝往之國哉!無廢棄我命!庇浣K身奉行,後世遵則。)
<*newpage*>[疏]“侯于東土”○正義曰:此使之為諸侯於東土爾,不知何爵也!妒兰摇吩疲骸安讨僮,子蔡伯荒立。卒,子宮侯立!弊源艘严滤旖苑Q侯,則蔡仲初封即為侯也!安滩摹闭,自稱其字,“伯”非爵也!饌鳌叭戤敗敝痢拔┬ⅰ薄鹫x曰:忠施於君,孝施於父,子能蓋父,惟得為孝,而亦得為忠者,父以不忠獲罪,若能改父之行,蓋父之愆,是為忠臣也。
第七章 始祖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內發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當地者。戰國時,燕有蔡澤、齊有大夫蔡朝、楚有大夫蔡鳩、晉有太史蔡墨。這說明今北京、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山西境內在戰國時已有蔡氏居民。漢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蘇、浙江,如西漢蔡千秋為沛人(今江蘇沛縣),東漢有陳留(今屬河南)蔡邕和上虞(今屬浙江)蔡邕。漢末,蔡丕任五原(今屬內蒙)太守,在當地安家,其子孫居住在朔方一帶(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兩晉之際,蔡氏有族人隨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帶。在南北朝時期已有蔡氏人徙居于今寧夏、甘肅境。如北魏蔡襲為高平人(今寧夏固原),北齊蔡俊為石門人(今甘肅渭源縣西南)。唐初,有蔡氏族人隨陳元光入閩,居于漳州、浦州,又遷念都鴻儒嶼,其后子孫繁衍,分別遷往龍溪、赤嶺及廣東廣州等地。唐末,中原戰亂,河南蔡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先居于福建寧華縣,二傳又遷至廣東梅州。明末,鄭成功收復臺灣,有蔡姓部屬隨從,后留臺灣墾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從福建、廣東到臺灣開基,有的又移居東南亞及歐美諸國。
江西始祖蔡劍?
公元62年蔡劍?是漢代明帝時候的大學士,受命于江西扶州府洛安縣知事。落業于天壽鄉龍邑罡東(原地名上?濟陽郡氏)歷代的根脈子孫遺風,只江西始祖來脈之傳。流源五大房。
蔡劍?生五子,長蔡天龍,次蔡天虎,三蔡天彪,四蔡天?,五蔡天豹。住居在東橋陽宅,是上水點魚形,乙山辛向,對岸是蜘蛛結網形,四面是四十八畝水田,屬大房天龍子管業。天龍室人陳氏名救娘生四子,我房祖公蔡受元祖母易氏名卯娘,生二子,我房祖公蔡久元,祖母鄒氏。
湖廣始祖蔡宏旺
湖廣始祖蔡宏旺,于公元1510年(大明政德六年)由由江西出遷湖廣道長沙府湘鄉縣,老居五十二都,新居三十三都衡陽鄉新安里。金石堡山底茂沖廟、王老宅、蔡家?、上老屋居住。連風樹鋪,上?田大路,高澤新處。 (這些都是依據老族譜記載)
入川始祖蔡定秀
為響應清王朝湖廣填四川的號召。定秀老祖于公元一七二四年清雍正年間,由湖廣與同母弟蔡定香率子孫三代前來四川省安岳縣,魚劍灘、小河溝(現名一品溝)安家落戶。(今馴龍鎮自治鄉河坎村)
當時的土地是采取定牌插占制。由于后來,好田好土已備先來者搶占完了。定秀老祖通過胡氏祖婆的姻親關系,由先來的胡姓讓出我們現在居住的這片土地。
香祖見土里不及老家好,便單身一人返回湖廣。
定秀始祖初到異地白手興家,則以頑強的意志,吃大苦,耐大勞,在小河溝生根發芽。
小河溝經明末戰爭的洗劫,面目全非,四處荒草叢生,田土沙漫,路斷橋崩,蛇蝎野獸亂穿,這樣險惡的環境,定秀老祖沒被嚇退。反而信心百倍,率領子孫向大自然開戰,向荒山野嶺進軍。先鋪路搭橋,開荒,坨塘,筑堤。數年后小河溝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皆是繁榮昌盛的新景象。糧食滿倉,牛羊成群,豬兒滿圈,逐年發達興旺,為后人奠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
隨著人口的發展,財富日益增多,開始建房。新建了四個住宅,同時修建第一座宗祠。為祭祀先祖,教育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祠堂內開辦公學,培養后代人才。又過數年又修建了第二座宗祠(即現在的宗祠)。
定秀老祖治家有方,有非凡的組織才能和英雄的膽識。以獨特的眼見,克服了重重困難。帶領后人走向最后的勝利。
定秀始祖的功勞為我們后人造福,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后輩人應永遠緬懷他,紀念他。
蔡順堯
一九九八年春
蔡氏名人群星燦爛
歷史上蔡姓名人不少,有較真的學者專門統計了“二十五史”中列傳的蔡氏名人,一共有112位,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0位左右。廣為人知的蔡氏名人有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東漢時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蔡邕的女兒蔡文姬,修建泉州洛陽橋的蔡襄,近代教育大師蔡元培,名將蔡鍔,革命先驅蔡和森……
蔡氏在我國臺灣省是名門望族,名列臺灣百家姓第8位,人口超過60萬。
<*newpage*>臺灣省的蔡氏不但人數多,而且經濟實力雄厚,還出了幾個世界級的富豪。根據1989年美國《財星》雜志調查,當時臺灣的蔡萬霖家族是世界第三富豪。蔡萬霖主持的霖園關系企業集團,10多年前的資產總值就高達3000億新臺幣;他的弟弟蔡萬才經營的富邦集團,資產也超過150億新臺幣。除了蔡萬霖家族,臺灣省的蔡志勇、蔡鴻文、蔡進季、蔡紹華等都是國際上知名的企業家,而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祖根在中原的上蔡。
最近20年,姓氏文化熱了起來,海外華人華僑紛紛回國尋根,蔡氏也不例外。上蔡縣委宣傳部的魏曉偉說,最近幾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蔡氏后裔經常組團回上蔡尋根謁祖,香港、臺灣地區的蔡姓更是頻繁回家,關心祖根之地的建設和發展。
部分歷史名人介紹
蔡 倫:東漢宦官。他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 進造紙術,采9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時稱"蔡侯 紙"。被后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 邕: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博學多才,愛好辭章, 精通音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定"六經"文字而著稱,世稱"熹 平石經"。而且還是東漢四大畫家(其他為:劉褒、趙岐、張衡)之 一。又工隸書,創"飛白"書。
蔡 琰:東漢女詩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稱蔡文姬。博學 有才辯,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稱。以《胡笳十八拍》著稱。
蔡 襄:北宋時杰出書法家。工書善畫。其正楷端重沉著,行書 淳淡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謂"散草"、"飛草"自成一體。與蘇軾、 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
蔡 鍔:(1882-1916)近代軍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清宣統三年(1911)在云南領導新軍起義,被舉為云南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發動護國軍起義,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后任四川督軍。1916年赴日本治病,不久病逝。
蔡和森:(1895-1931)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字潤寰,號澤膺,湖南湘鄉人。曾同毛澤東一起建立新民學會并創辦《湘江評論》。五四運動后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冬回國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共第二至六屆中央委員。1925年領導五卅運動。1931年夏在香港被捕,同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蔡元培:(1868-1940)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字鶴卿,號子民,浙江紹興人。清光緒進士。光緒二十四年(1898)投身于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曾參加同盟會。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九一八事變后積極主張抗日。1940年在香港病逝。著有《蔡元培全集》。
第八章 宗族族規
一、熱愛祖國忠于圣君
二、孝敬雙老,做到老有養、老有樂、老有葬、禮讓老前輩。
三、團結友鄰,以鄰為友,互通往來,懲強扶弱,與鄰提供方便。
四、和睦兄弟,姐妹相親,尊敬叔嫂,互相幫助,事事以禮為先,義氣為重。
五、保持勤勞品德,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六、堅決反對偷盜、劫財的不良行為。
七、對亂倫、亂淫的行為,應群起而攻之。
八、加強族人之間的團結,互敬互愛,如果遇到外辱的時候,應同仇敵?,不屈服任何壓力。
蔡順乾 擬稿
一九九八年清明會通過
第九章 蔡國賢囑詞
(一)思遠敘
蓋聞二以有像,顯復載以含生,四時形潛,寒暑而化物。賢智咸窮其數。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榮,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之,可徵雖愚不感形前莫睹,在智猶迷。況乎祖宗氣貫脈絡。幽以宏濟、千子靈御,萬子福陰而上抑,佑啟而買天下,大則職司儒范,小則身付文林。他知道貞節節烈,古今共仰,豐富盈余也。俗交稱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糜不知祖宗之由來也。
上始于太古有姬氏,黃帝喬玄、窮嬋、棄后、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之第五子蔡叔度為上蔡候,二世蔡候叔度之子仲率為魯卿,魯國大治。且蓋愆和體祖文王之德,周公喜,見于成王,復封新蔡候。傳至蔡武候和歷候與二相協佐歷王。扶宣王立共和行政,?候時曾佐平王東都洛陽,傳蔡昭候時屢經波折,求吳為護。因遷州,未即汝南,傳至候齊被楚惠王侵滅。雖乎四散為民,處處落的戶繁族大,列朝光大門庭者眾。衡于耕讀勿落不肖之臭名,則無乎賢孝可嘉也。希我后世孝子賢孫勿負國賢老祖關心熱誠之至。當于行癸時附以祀之可也。
<*newpage*>蔡國賢
(二)蔡國賢囑詞二
伏以天地無遐邇,而共陰陽,只將日往月返而為主,住居世上有業產者,分贈給子孫看守。凡屬同公共祖或相見,或有事當以互敬互愛互讓為準則。是為親親者也,常懷親親之倍愛耳。愛者誰與莫為手足,父子之親親而切愛,患難相扶,主見間有怡悅之愿。
今見伯兄媳侄離家達蜀,耿耿于心何時休哉。雖你我同天地而共日月兩輪之光,但身留千山萬水之遠,相見是否有期,慈者年邁同堂在爾,為得老朽百年之后憂曰。
親投遠去,何為美乎。予在家常常自思、自寬、自樂之日,本族有一般英杰之士,而在方境中勸釋。息于訟事,或屈則獲以從之。欣乎主直為也,或行則遜以出之,冷冷然樂之有也。而耆年每遇不乎之事,以其措之者眾,而有不能屈者矣。況有經經倫,一般狐假虎威。今見伯爺往川,莫不是予之欠緣也。茲將早晚思嘆,豈不傷哉。
希伯爺兄弟到了川中貴地,必須要予知主宰。免使后人言前人錯下擔也。必要山水之有情,環境間必有融結之所,田間水路要有無愧礙之由,耕者容而且易,亦不費力而耕者矣。
若否傳家,定要訓以勤耕苦讀為宗旨,古人曾說:皇后看蠶度織女,天子扶犁助世間。昔有光祖后稷教稼穡,伊伊耕于萃之野,舜帝耕于歷山之?,何況庶民乎哉?偠灾,耕田耕地要勤勞細致,不?辛苦,傳家處事欲存仁厚,睦乃四鄰,睦乃宗族,睦乃兄弟夫婦,要熟諺?鳩之詩,力爭相敬如實之則“耕克田則憂水,耕湯田則憂旱,耕心田則無憂矣!
一要讀,二要耕。善待父母,為子之忠孝享之無窮矣。觀于舜帝曰: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矣,身?畎畝之中,常存父母之軀矣乎。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孝與弟乃天地神靈最親且愛。
孔丘弟子仲尤曰:“難分六言六莽之道,耕讀不可無常,要尊圣人之言行,茍為后世孝子賢孫,則必有王者矣!
贈詩一首 再贈聯云:
金昆往川勝各煙,子貴孫賢依舊添。 龍到大海千蛟穩伏波濤靜
無滔無嬌道堂納,宗詞常遵上言先。 虎入?林萬鳥隨從志氣高
蔡國賢
第十章 國賢老祖囑詞清明會必讀
入川始祖蔡定秀于清雍正一七二四年九月由湖廣南道長沙府湘鄉縣(即現在的湖南省湘潭地區湘鄉市)五十二都、新居三十三都衡陽鄉新安里,率子孫三代全家人等,并同母弟蔡定香一同啟程遷川。將行前,有族長蔡國賢,號世伶見伯爺兄嫂侄等往川,觸目心傷,揮毫寫一囑詞,留作紀念。今后若見此書尤見人也。
此書不可外傳,在每年元旦和清明節齊集全族男女老幼,選一文化好的高聲讀講,讓人人知道,當為祖先的孝子賢孫。勿隨卑鄙自甘墮落,自欺亦欺先祖。忖之!忖之!!
讀必當即清點人數,記載于冊,以便了解人口增長、減少的情況。備擺筵席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