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繼玲
打開《安徽蔡氏家譜》你會看到一位女性—蔡繼玲。
打開《中華成功者大辭典》、《中國當代體育教師大辭典》、《當代中國著名教練員裁判員大辭典》你還會看到她—蔡繼玲。
就是她—我國乒乓球國際級裁判員、北京體育大學乒乓球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蔡氏宗親會副會長、世界蔡氏宗親總會暨第二屆主席團就職慶典大會籌委會副主任—蔡繼玲副教授。
蔡繼玲194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畢業于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球類系本科,后留校任教。
1958年9月由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體委(現體育局)推薦保送,進入北京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球類系本科學習,于1963年8月畢業.
在北京體育大學近40多年擔任乒乓球專業教師工作,主要承擔乒乓球教學訓練、科學研究、競賽組織編排與裁判方法等內容。曾任中國大學生乒乓球裁委會副主任
2001.2-2008.7被清華大學聘任為乒乓球課教師。其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被兩校皆評為“優質課”。
2005年元旦被清華大學組織部、團委推選為全校知名院士、專家、教授代表,出席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組織的新年聯歡會。同時主持體研部工作的楊副校長指出:“今后我們要外聘教師,就要聘請像北京體育大學蔡繼玲那樣的老師”。
著有《《乒乓球規則裁判法300例問答》》、《《乒乓球裁判員必讀》》、《《跟專家練乒乓球》》《《乒乓球競賽規則問答》》等書。撰寫《《中國小學百科全書》》、《《中國中學百科全書》》、《《中國老年百科全書》》體育卷和《《亞運英語詞匯手冊》》等乒乓球條目。
參加編輯《《世界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戰例精選》》、《《世界優秀乒乓球選手發球與接發球技術精選》》、《《世界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基本打法》》、《《世界乒壇名將的基本技術》》四部電視教學片,被譯成英、法、西班牙、葡萄牙語,由中國乒協和國際乒聯推廣到國內外。
撰寫的《《改善乒乓球執拍手各關節靈敏度的研究》》、《《乒乓球競賽法教學方法的探討》》、《《加強學生文明用語凈化教學環境的研究》》等數篇論文,獲校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其中有的入選全國體育院校優秀教學論文報告會。參撰的《《運用現代化技術優化乒乓教學》》論文,獲校優秀教學成果論文一等獎;國家教委四十年來,首次進行的全國體育、藝術類高等院校教學成果評選獲特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受獎。
撰寫的《《乒乓球課心理訓練實踐》》、《《球拍創新與直拍四面攻技術研究》》等多篇文章入選第5屆、第6屆國際乒聯科研論文報告會;第2屆全國乒乓球訓練論文報告會;第13屆泰國曼谷亞運會科研論文報告會。
多篇論文和文章發表在《《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國家一級刊物,《《乒乓世界》》、《《中國學校體育》》、《《體育博覽》》、《《安徽體育科技》》《《體育春秋》》、《《小百科》》等刊物上。
1978年考核通過乒乓球國家級裁判員
1980年考核通過乒乓球國際級裁判員
2007年在全國體育院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檢查中,在北京體育大學《《自評報告》》部分寫到“建校50多年來我校在科技領域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家教學成果獎的杰出代表有31人,蔡繼玲排在第十五位。
數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百名三級、二級、一級裁判員,數十名國家級、國際級裁判員。他們已擔任各種國內、國外賽事的裁判長工作。其中,還有一部分外國留學生,如阿拉伯也門、巴基斯坦、索馬里、加納、波蘭、韓國、朝鮮、日本等國的學生,在掌握了競賽抽簽與編排的技巧和臨場裁判方法后,各自走上了本國的工作崗位。
在其40余年裁判工作中,組織與執法數百場次國際國內大小賽事。多次擔任過重大比賽的團體與單項決賽的裁判員、擔任裁判長。
1985年獲建國以來首次評選的全國優秀裁判員;
1995年赴日本參加“荻村杯”國際乒乓球公開賽,被評為優秀審判員;
1993-1997年度再次當選全國優秀裁判員。
1982年8月擔任第1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預、決賽總裁判長,是這屆運動會各個項目中最年輕的裁判長。
1996-2012年,連續擔任第3屆、第4屆、第5屆、第6屆、第7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共五屆乒乓球賽預、決賽總裁判長,也是目前我國裁判界最年長的裁判長,也是我國唯一的最年長的女裁判員。
2010-2012年度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