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潛艇最優秀艇長蔡一清在返航途中殉職
新華網青島6月15日電 題:;??追憶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原艇長蔡一清
如果說,湛藍的波濤是大海寬廣的胸懷,那么潛艇就像巡游在大海懷里的精靈,聆聽海洋的心跳。
如果說,潔白的浪花是大海激越的詠嘆,那么潛艇兵就像依傍在大海心口的孩子,分享海洋的私語。
就在祖國深海的涌浪里,一位潛艇艇長曾和大海有著這樣一個約定:承諾最徹底的燃燒,邀約最綿長的和平。
只是我們來遲了,如今,濤聲依舊,艇長卻已遠行。
那么,就讓我們記住吧,記住在浪濤間曾有這樣一個高遠弘毅的生命,記住這共和國潛艇真正的龍骨??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原艇長蔡一清。
16年不睡懶覺
水天相接,海平如鏡。
潛艇浮出水面,破浪前行。激起的雪浪在陽光的輝射下,映出一彎七色彩虹。艇后,是一道修長的、鳳尾狀的航跡。
這,是蔡一清最眷戀的風景。
蔡一清2000年作為了解潛艇訓練現狀的基層代表,直接參與了海軍新一代潛艇訓練大綱的修訂工作(此項工作被譽為海軍潛艇部隊走出低效、低層次訓練,貼近實戰施訓的破冰之舉)
1991年夏天,蔡一清收起上海交通大學的免試入學通知,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邁進海軍潛艇學院校門。從那時起,駕馭藍鯨、深潛大洋就成了他一個執著的夢。
在潛艇學院的4年,蔡一清以各科90分以上的成績,連續3年獲得“中國航海獎學金”,并榮立三等功。1995年,他放棄免試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懷揣優秀畢業學員證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上潛艇。
望著湛藍色的大海,蔡一清躊躇滿志。
然而,現實給了他一個毫不留情的“下馬威”:第一次組織訓練,擔任實習水雷長的他在指揮裝填魚雷訓練時,面對密若蛛網的潛艇管路和名目繁雜的儀器閥門,一時慌了手腳,屢屢出錯,裝雷時間創下了支隊“最差紀錄”,業務長氣得當場罵娘。
蔡一清羞愧難當。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一道鴻溝。他這才懂得,證書、獎章和成績單,絕不是他潛游深海的通行證。追逐夢想,完成從學員到戰斗員的跨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不放棄、不服輸,正是蔡一清做事一貫的風格。他申請吃住在艇上,爬艙底、摸管路,密匝匝的線路和電纜,他一根一根地走;上千個閥門、閥件,他一個一個地摸,一個月就磨破了5副手套。
半年后,支隊組織實習干部合格考試,他以滿分奪得第一名,全優通過部門長獨操考核,創下了支隊魚雷裝填訓練最好成績。
人前的成績,源自背后的汗水。蔡一清曾給自己定下一個硬指標:無論工作有多忙,不管加班到多晚,每天至少堅持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艇隊官兵都知道,蔡一清房間里的燈,從未在夜里12點前熄過。而清晨的起床號響起時,他又早已站在陽臺上讀材料、背參數了。
“16年不睡懶覺!”2007年,蔡一清隨手記下的一筆,囊括了他整個軍旅生涯的拼搏與耕耘。
“蔡艇長的筆記,是‘立體’的!”副航海長徐建明至今還記得他第一次看到蔡一清筆記本時的那種震撼。
那是在2005年,徐建明請教有關潛艇電路的問題,蔡一清抽出了自己的兩本筆記借給他看。
那是怎樣的筆記本呀!密密麻麻的記錄,字里行間用各種顏色標注著序號、箭頭,本子上還貼滿了“附頁”:別處抄來的要點,隨手記下的心得,展開有半張桌面大的數據表、結構圖……
100多頁的本子,被撐厚了一倍多。乍一看鼓鼓囊囊、眼花繚亂,細讀來卻是一個讓人心花怒放的“寶庫”。
這樣的“立體”筆記本,蔡一清留下了49個,摞起來有2米多高。他手繪的各種潛艇結構圖、作戰方案圖、信息流程圖、系統分布圖、組織程序圖有1500多幅,僅戰術訓練模擬圖就有900多幅,鋪開來比一個籃球場還大。
勤奮的蔡一清很快脫穎而出。1997年,他被調任艦隊機關,成為司令部最年輕的作訓參謀。兩年間,他獨立完成了全軍《常規潛艇軍事訓練的組織與實施》條例的編寫,參與組織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與戰備巡邏任務,被授予“優秀參謀”稱號,并再次榮立三等功。
光明的前途正在面前鋪開,蔡一清卻提出申請,要求回到基層潛艇部隊去工作。
蔡一清先后4次榮立三等功,1次榮立二等功;連續5年被支隊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2004年7月被艦隊表彰為優秀基層個人標兵;2005、2006年連續兩次被艦隊評為團級優等軍事指揮員;2006年4月獲海軍“優秀人才獎”,2006年6月被總政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11月被評為首屆全軍優秀指揮軍官。
消息傳出,朋友和同事都勸他不要犯糊涂!皾撏Э,潛艇累,潛艇生活最遭罪;機關條件好、人脈廣、機會多,留在這里前途無量!
<*newpage*>處領導也一再挽留:潛艇科副科長的位置,正準備留給他呢……
潛艇上的辛苦,蔡一清比誰都清楚。漫長的寂寞,渾濁的空氣,巨大的噪音,高溫高濕的環境……第一次出海他就趕上7天的晝夜航行,風大浪急,潛艇左右搖擺30多度。他第一次嘗到暈船的滋味,不停地嘔吐,五臟六腑像被掏空了一樣。
可是,在大洋里騎鯨蹈海,是蔡一清一直以來的夢啊。不經歷風雨,不經歷艱難困苦的錘煉,怎配叫做鋼筋鐵骨的“潛艇人”?
2005年,32歲的蔡一清成為國產新型潛艇??315艇實習艇長。
夢中的舞臺,向他徐徐拉開了帷幕。
四星上將6次為他豎起大拇指
315艇的老兵們,都記得6年前那個讓人揚眉吐氣的夏天??在造船廠的船臺上,他們第一次見到了“315”。
“真漂亮!”官兵們情不自禁地贊嘆。簡潔的造型,優雅的弧線……雖然尚未完工,卻已有了一種蓄勢待發的威嚴,一股淵?岳峙的氣勢!
蔡一清2005年任315艇副艇長時,所在艇被艦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并被海軍記集體二等功一次;2006年任315艇實習艇長時,所在艇被海軍評為“四無”先進單位和學習成才先進單位。
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常規動力潛艇。它的列裝,表明中國海軍的水下突擊力量有了跨越式的發展。
這是多少代國人夢中的企盼。
遠自數千年前,中華民族就在大洋上留下了藍色的足跡??海上絲綢之路,曾是世界上最輝煌、最傳奇的航線。然而,近代中國的海軍史,卻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歷程。100多年前,西方殖民者敲開中國門戶的第一環恰恰是大海!
夢成夢碎,潮落潮起,共和國海軍的成立,結束了中國有海無防的屈辱。而當歷史踏入新的世紀,讓中國艦船的航跡劃向深海大洋的神圣使命,交付在了共和國新一代海軍的肩上。
當晚的動員會,作為分管訓練的副艇長兼作戰長,蔡一清的眼睛亮亮的。他朗聲發言:“這是一個對潛艇兵有著歷史性意義的時刻,國家把最新最好的裝備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讓它發揮出最優越的性能……這次來船廠,是接艇,更是學習、提高、實踐,是‘趕考’!”
從機械化到電子化、信息化,新艇的結構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鍵盤替換了閥門、按鈕取代了手柄,僅計算機就有上百臺,“數據鏈”“信息流”……一個個新名詞讓曾經摘金奪銀的艇員們如聽“天書”。
新型潛艇,是一個信息化的武器平臺,是一座水下的高科技城堡。
蔡一清號召大家從頭學起。時值酷暑,素有“火爐”之稱的武漢遭遇50年一遇的高溫,人坐著不動都會汗出如漿。烈日炙烤下的潛艇機艙里,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
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原艇長蔡一清
有人建議等天氣涼爽些再說,蔡一清搖頭:“現在潛艇還沒有完工,各項器件都露在外面,正是學習構造、琢磨管路的好時候!彼麕ь^鉆進狹小的艙室,干一陣,就大汗淋漓地鉆出來喘上幾口氣,再進去接著干。
爭分奪秒,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潛艇研究得精細些、再精細些,透徹些、再透徹些……一天中午,蔡一清鉆到一個很少有人會注意的角落里熟悉管路,不料右腿被管子卡住了,動彈不得。
午休結束、有人發現時,他已被困了2個多小時,右腿成了青紫色。而就在等“救兵”的時候,他還畫出了3幅管路圖。
憑著這樣一股勁兒,蔡一清與戰友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全艇各艙室的構造與系統細細摸了一遍,畫出了詳盡的平面圖和數據表,記錄了幾萬字的筆記和心得。
對于學習鉆研新裝備,蔡一清有個形象的比喻:“知其然,只能證明你會‘識字’;知其所以然,才能代表你會‘作文’!
一次,他摸完管路坐在艙室休息,抬頭看到艙頂密密匝匝、粗細不一的黑色電纜上,印滿了ABCDE等黃色小標記。
“為什么做這樣的標記?它們的含義是什么?”蔡一清頗感好奇。他請教在場的工人師傅,但沒人說得清,他又去查閱資料,也沒找到相關記載。
那就摸著線一根根走,一遍遍對比!蔡一清決心弄個清楚。他捋著電纜細細地分析。原來,每一個標簽、每個字母、每個數字都有著不同的含義,代表電線與哪個配電網絡連接,經過哪個保險絲盒,向何種類型的設備供電……這個發現讓蔡一清興奮極了,他對近百個類似線路和閥門都進行了摸排編號,把它們一一對應起來。潛艇里迷宮樣的管路,由此成了自家手心里的掌紋。
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原艇長蔡一清接待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馬倫上將
對于蔡一清下的苦工夫,有人并不理解:“‘副長三件寶??哨子、袖標、部署表’。把作戰系統搞明白就行了,何必搞得這么辛苦!
蔡一清卻認為,只有盡可能地熟悉了解裝備,全面掌握系統知識,才能熟練駕馭新型潛艇,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
憑著嚴謹細致的作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蔡一清和官兵們在接艇期間向廠方提出改進建議800多項,95%被廠方采納。
<*newpage*>潛艇出廠那天,廠方代表感慨地說:“把新型潛艇交給你們操縱,把祖國海疆交給你們守衛,我們放心!”
2007年9月,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馬倫上將訪問中國,315艇承擔了接待參觀的任務,這也是新型潛艇首次向外國海軍最高將領開放。
從艏艙到艉艙,馬倫用挑剔的目光上下打量。他戴上白手套,在各個難以清潔的死角逐一摸過……看著潔白如新的手套,馬倫半小時內6次豎起了大拇指。
蔡一清始終陪在馬倫身邊,對他提出的各種問題對答如流!爸行O壬,這里所有的管路和線路你都知道它們的用途嗎?”在最后一間艙室,馬倫發問。
“是的,將軍,這是我作為一名艇長的職責!辈桃磺遄孕诺鼗卮。
馬倫笑笑,指著一條線路,問:“在允許的情況下,你能告訴我這條線路通向哪里嗎?”
“當然,這是一條負責輸送直流電的線路,長25米,承擔14臺設備的供電!闭f完,蔡一清一個不漏地把14臺設備的名稱說了出來。
有過艦艇機電部門工作經驗的馬倫上將驚嘆道:“太讓人驚訝了,閣下是我見過的最熟悉自己潛艇的艇長!”
參觀結束,馬倫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你們軍事素質好,裝備保養好,我相信你們在海上也是最棒的!”
這是來自海上一流強國的老兵,向異國同行的敬禮。
315艇長狠得像老虎
如果說水面艦艇是在疆場馳騁沖殺的戰將,那么潛艇就是深海中蒙面的獨行俠。漆黑的水下,它潛游、靜默、積蓄、隱忍,尋找最出其不意的時間和角度,給予敵手致命一擊。出手的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則前功盡棄。
在315艇員隊宿舍走廊,懸掛著各種反潛武器的彩色照片和性能參數;會議室里,張貼著任務海區的水文情況、兵力部署。315艇的每個專業技師都會隨身攜帶一個“預案包”,里面裝著訓練和戰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和解決方法。
“這是蔡艇長傳下來的習慣!蓖ш牴俦鴤冋f,“他常講,平時充滿敵情觀念,想得多、想得細,戰時才能‘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歷次演講與報告中,蔡一清多次講道,和平是對軍人的最高褒獎,但只有一支真正具有打贏能力的軍隊,才有資格擁抱和平。
新艇導控臺上有一個“四彈準備”按鈕。一次學習中,蔡一清突發奇想:那能不能實現四彈齊射?
他把作戰部門業務骨干召集起來,連夜開會研究。大家查資料、畫圖紙、做運算,經過半個月的論證,得出結論:不可行。
蔡一清并沒有放棄。他對論證過程進行了詳細推算,發現在研究時參數取值沒有達到最小。
按參數最小值重新論證!”終于,一個令人驚喜的結果出來了:導彈發射間隔時間可以縮短十幾秒。
在1秒鐘可以決定一場戰斗勝負的今天,這十幾秒的時間是多么寶貴!
在蔡一清一本筆記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不論做什么,就是要拿第一,第二就是失敗。
這是他做事一貫的信條。
就連娛樂活動也不例外。316艇的籃球隊是支隊多年來的冠軍,可蔡一清就是不服氣。與對手的每一場比賽,他都用DV拍攝下來細細研究,還專門建了一個筆記本,用來記錄“籃球戰術資料”。
315艇的隊員上場,每人口袋里裝張紙片,寫著攻防隊形戰術……漸漸地,315艇球隊勝多敗少,逐漸趕上了冠軍隊。
“打一場球下來,最累的不該是身體,而是腦子!辈桃磺逶f。在他看來,球場不僅僅是放松身心和鍛煉身體的場所,同樣也是錘煉艇員們意志品質、頭腦反應的地方。
球場只爭第一,戰場更無亞軍。
來到支隊的每名新兵和實習學員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下艇別下“315”,艇長狠得像老虎!
的確,蔡一清帶兵的“嚴苛”出了名:早上出操,支隊規定官兵要跑3000米,315艇必須跑5000米;游泳訓練,一般要游1000米,315艇的人必須游2000米;值更人員獨操考核為60分及格,315艇80分才算及格。
“要想成長進步,來315艇你是走對了,這里會給你廣闊的發展平臺;要想混日子,那你請走別路,我們315艇決不允許有這種人!边@是蔡一清接領新艇員時常說的開場白。
舵信技師宋衛入伍前只有高中學歷,從沒寫過超出1000字的文章。一次訓練中,他發現用尾舵代替圍殼舵可以降低用舵頻率。蔡一清鼓勵他從提高潛艇戰斗力和生存能力的角度進行研究,同時對他進行理論輔導。
幾個月后,宋衛的“隱蔽操舵法”日趨成熟,既降低了噪聲,擴大了探測范圍,又使耗能大幅下降。反復試驗后,蔡一清手把手指導宋衛撰寫了8000字的學術論文,并在《潛艇學術研究》上發表。2006年,宋衛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
為了提高艇員技能素質,蔡一清的“招術”層出不窮。他深知,要使潛艇在未來海戰中打得贏,就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短板”。
液壓系統是潛艇的“神經”。舵液壓戰位新兵劉濤剛上艇時,連基本的閥門、管路都認不全。蔡一清卻要他1個月后給官兵們講課。小劉慌了,硬著頭皮去學。班長也急了,天天給他“開小灶”。
<*newpage*>被逼到極限的劉濤居然在“規定”時間內“啃”下所有專業,半年后成為艇上技術能手。一次重大演習中,液壓系統突然失靈,他在1分鐘內成功轉換舵壓,避免了事故。
兩年來,315艇涌現出一批士官小專家,先后有30多人次立功受獎,3人榮立二等功,4名士官撰寫的學術論文在專業核心期刊發表,8名士官分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二、三等獎,艇隊還捧回了沉甸甸的“海軍人才培養先進單位”獎牌。
也許,潛艇人無法盡看日出日落、云飛浪卷,無法與海鷗結伴,與浪花同行。但,在靜靜的深海里,蔡一清和他率領的這支部隊,正在靜靜地駛向勝利的高地。
這是潛艇人特有的進軍,這是屬于潛艇人的風景。
不要問我在哪里
2007年10月19日,315艇將永遠銘記這黑色的一天。
這本應是一個多么激動人心的航程:蔡一清駕馭315艇參加全訓考核。對一名艇長來說,只有全訓考試合格,才能領取奔赴遠海戰場的“通行證”,才能真正駛入大洋,執行作戰任務。
突破“敵”水面艦艇反潛封鎖、潛對潛攻擊、戰斗航行損害管制……連續19個小時的“戰斗”,10多個海上復雜課目悉數上演。在蔡一清的指揮下,潛艇實射1枚新型魚雷、2枚導彈并全部命中目標。
考核組成員頻頻頷首:“蔡一清,果然名不虛傳!”
19日凌晨3時30分,潛潛對抗考核正在進行,擴音器里突然傳來聲吶兵急促的報告:“艇艏出現異物摩擦聲!”
所有人心頭一緊。蔡一清命令聲吶兵繼續偵聽,5分鐘后,近似鋼纜斷裂的聲響再次刮擦人們的耳膜。顯然,潛艇掛住了漁網鋼纜。
蔡一清立即決定潛艇浮起查看。4時10分,潛艇浮上海面,打開升降口。在手電的光束下,只見潛艇前甲板被刮出一道3指寬、近尺長的劃痕,包在艇外的消聲瓦翻起了半塊磚頭大的一塊。
考核正在進行,蔡一清來不及細看,潛艇再次下潛。
6時,全訓考核圓滿結束,艇員們駕艇返航。歸途中,已19個小時沒有合眼的蔡一清在聲吶室躺了不到10分鐘,實在放心不下潛艇,又與聲吶班長陳曉剛一同從艦橋側門走上甲板,準備詳細查看受損情況。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個涌浪突然打來,陳曉剛腳下一滑,順著舷側下墜。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欄,一手去拉陳曉剛。
而之前已被鋼纜刮扯碰松動的扶手欄在兩人重力和海浪的推動下突然斷裂,蔡一清與陳曉剛落入海中。
艇指立即下達停車口令。官兵們攜帶安全鎖、急救箱、救生繩、救生撐桿,迅速組織營救。救援組5名官兵穿上救生衣,爭先恐后跳入海中。
深秋的水溫只有9攝氏度,此時海面浪高達到3米,疾風卷著怒濤一浪高過一浪地涌來。蔡一清與陳曉剛瞬間被巨浪推出120米外。營救官兵隨即放下救生筏,艱難地向兩人接近。
與風浪搏擊了數十分鐘后,陳曉剛剛被官兵們推上救生筏,一個大浪就將救生筏打翻。筏上官兵鉆出水面后,就再也找不到陳曉剛的蹤影。
另一邊,士官蔣嘯峰和部門長閆三普抱住了蔡一清,奮力向潛艇接近。
巨浪一波一波地涌來,海水大口大口地灌進嘴里,蔣嘯峰使出最后的一點力氣,用救生繩將艇長和自己緊緊捆在一起,然后用牙齒咬住了戰友們拋來的繩子。
當大家奮力把他們拉上艇時,蔡一清已凍得全身烏紫。官兵們有的脫下衣服,緊緊地抱著艇長,幫他暖和身子;有的協助軍醫,輪番做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更多的人則圍在他的身邊,拼命地喊著:艇長,你醒醒,艇長,你醒醒啊!
可此時的蔡一清已經沒有了心跳和呼吸。他與陳曉剛在歸航途中,永遠離開了他們深愛的戰友、潛艇和大海。
“我萬里海疆痛失一員良將!”拿著蔡一清全訓考核的全優成績單,一位將軍扼腕嘆息。
“他是中國潛艇真正的‘龍骨’,壯志未酬,壯志未酬!”軍工廠一位專家聽聞噩耗,老淚縱橫。
“他是我們值得托付生命的兄長!”艇隊官兵一片悲泣。
英雄雖已遠去,英魂長衛海疆。315潛艇再次出航,艇員們把黃色的菊花,灑向湛藍的大海。
2008年,315艇展開了新一輪的全訓比武,拿下支隊12項專業的11個第一。
那首蔡一清最喜愛的《潛艇兵之歌》,依舊在艦艇間傳唱,在軍港上空一遍遍地回蕩:
“不要問我在哪里 問我也不能告訴你
我們是中國海軍潛艇兵 航行在深深的海洋里……
你說你看不到我的軍旗航跡 我只能告訴你我是制勝霹靂
渴望在戰火中鍛造輝煌,更愿意把和平獻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