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7dhhd"><b id="7dhhd"></b></del>

    <listing id="7dhhd"></listing>

    <dl id="7dhhd"><ol id="7dhhd"><dfn id="7dhhd"></dfn></ol></dl>
    當前位置:首頁 >> 蔡氏古跡 >> 信息正文

    建陽蔡氏大宗祠印象

      磚雕“可以處”

      蔡氏祠堂前廳

      一個偶然機會,在文友引領下,造訪了位于建陽市麻沙鎮水南橋頭附近的蔡氏大宗祠,筆者深切感受到一座宗祠體現出“木本水源”的歷史與現實的蘊涵。

      蔡氏大宗祠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座古建筑。蔡氏自唐代名臣蔡爐南遷至麻沙后,繁衍的后裔成就赫然,僅宋朝四代就涌現了九大名儒。其中有被朱熹視為左肱右膀的著名理學家、天文學家、音律學家蔡元定,有比哥白尼早400年提出地動學的天文學家蔡發,有作《春秋五論》的名儒蔡沆,有不避權貴、斷案精明的名相蔡杭,有譽為“閩學干城”蔡沈等。四書五經里有三經是蔡氏九儒編注的。大門兩邊紅墻上浮嵌鈦金鍍制的“西山”、“廬峰”巨字,則是宋代理宗皇帝題贈給九儒的御書。

      步入大門,沿著細石砌成的石階直通“九賢堂”。大堂正中建有大紅色的龕樓,內放蔡氏九賢雕像。九賢堂的兩壁高懸4塊匾額,均是康熙皇帝及歷代名相名臣對蔡氏九儒的褒獎。兩旁還懸掛10副掛聯,則是理宗皇帝和歷代名臣贊“九儒”的題詞以及蔡氏九儒的遺言。前堂兩邊設“報德廳”,懸掛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地巨額捐資建祠的后裔照片。

      宗祠分上下兩大廳,三進共有10個開間,都在防火墻下形成四水歸內的結構;中直兩廳稱為“濟陽堂”和“九賢堂”,保持古代木雕工藝;左右兩直八個開間。從鑲嵌有“可以處”的磚門進入“濟陽堂”,正中同樣設有紅色的大龕樓,可放1130個祖先靈牌。兩壁懸掛有16幅古代名祖畫像。

      品讀完宗祠內對聯,筆者油然銘生強烈的感悟:蔡氏后裔們之所以不惜斥巨資修葺宗祠,除了彰顯本族在歷史進程中取得的成就外,更希望借此激勵后裔繼續沿著先輩的足跡前行。筆者以為,不妨通過祠堂這個載體,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積淀,培育時代風尚。利用祠堂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崇孝”、“尊禮”、“祭祖”、“尋根”活動,使其成為傳承文明和思想美德的鄉村文化陣地。

    蔡氏圖冊
    深夜福利免费观看公司,456av欧美国产在线,av无码av在线av天堂,免费毛片天天人人观看

      <del id="7dhhd"><b id="7dhhd"></b></del>

      <listing id="7dhhd"></listing>

      <dl id="7dhhd"><ol id="7dhhd"><dfn id="7dhhd"></dfn></o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