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麻屬蔡氏濟陽公所簡史
麻屬蔡氏濟陽公所簡史 蔡育敏
麻坡又稱香妃城(Bandar Maharani),地屬柔佛州麻縣,位于柔佛州的西北端,北鄰馬六甲及森美蘭,南方與峇株巴轄相連。麻縣的全面積為2346.12KM?,縣總人口約有330355人(2000年),市人口則占228865人(2005年)為柔佛州第二大縣。麻坡市位于麻河河口處,早期的居民即沿河居住靠捕魚為生。其開發也與柔佛州各地一樣得力于“港主制度”(Kangchu System),此制度源自流行于廖內柔佛王國的民丹島的耕種制度。天猛公依不拉欣有志于開發柔佛州,即從新加坡召引華人種植者到柔佛從事甘蜜種植,并發出“港契”給溪流的開拓者—“港主”。港主的身份除了負責開發以外,還擁有設立賭場、煙館、抽稅以及維持地方治安的權力。但麻坡的開發相較于其他縣市晚,這是由于麻坡1884年以前并未歸屬于柔佛州的天猛公伊布拉欣所管轄,而是由英國人所冊立的東姑阿里為柔佛蘇丹,并將麻河及吉桑河之間的小區域歸為其領地。直至1877年蘇丹東姑阿里逝世,麻坡各地的土酋才決議并入柔佛天猛公的勢力。于是天猛公依不拉欣之子,有“現代柔佛之父”之稱的阿武峇加(Abu Bakar)藉機并有麻坡。于1885年柔佛州代表與英國政府簽訂《英柔條約》,由英國承認登位的蘇丹,而阿武峇加便成為現代柔佛天猛公王朝的第一任蘇丹。在位后,他繼續推行港主制度,并至力于柔佛的現代化事業。1887年8月,蘇丹偕蘇丹后法蒂碼(Sultanah Fatimah)蒞臨麻坡,主持開埠禮,并正式將麻坡命名為Bandar Maharani,意即“王后之城”,人稱“香妃之城”。此后,蘇丹阿武峇加便充分運用港主制度發展麻坡。
麻坡的開發與蔡氏是分不開的,澄海大衙鄉人蔡大孫,20歲時出洋南下,寓居于新加坡,在巴剎創設華發號,專營栳枳生意。為了發展事業,他40歲時深入柔州巴冬開拓,由于終日與馬來同胞為伍,又善于交際,而備受當地馬來人所欽仰。當時蘇丹阿武峇加欲發展麻坡,風聞其才華,便親臨巴冬與蔡大孫會晤。因受蘇丹賞識,蔡大孫于42歲時受封為甲必丹,掌理當地華族一切發展事務。于44歲時轉至麻坡,負起開發麻坡市區的重任,并委任各港的負責人開港。他受蘇丹的委托,于市區建筑了三街六巷之街道格局并興建巴剎。此外,他所創建的公共事業還包括工人碼頭、電渡碼頭、粵東古廟及皇府。由于蔡大孫本身的緣故,也引入許多潮州同鄉到麻坡經營鮮魚、京果、雜貨等的貿易。在麻坡巴剎中的魚攤,大部份仍是蔡姓潮人所經營。蔡氏濟陽公所舊址也與麻坡魚商俱樂部毗鄰,早期大部份活動皆共同舉辦,其理事成員也大致相同。因而使蔡姓漸成麻坡重大家族。
隨著麻坡的發展,各籍貫之間關系日益復雜,由于各職業、血緣、地緣性不同的關系,因此也就有就產生了建立組織的需要,作為協調、團結,及謀求整個社區的存在與繁榮的角色。蔡氏族群于1937年建設蔡氏濟陽公所,是麻坡于戰前的第二家宗親社團。雖然蔡氏族群皆可以參加,但由于麻坡特殊的歷史關系,大多成員皆為潮州人,所以在開會時,是以潮州話做為主要媒介語。麻坡蔡氏濟陽公所發起人之一為蔡壽欽先生。公所戰前會所位于今文打煙 (Bentayan) 的一棟高腳屋內。當時的活動記錄,因年代久遠外加上為避免日治時期被利用而銷毀失佚,故,現今己遺佚了當時的照片及活動資料。高腳屋是否為會產則不得而知,目前該會址已為一棟新式大廈所取代。據蔡得貴宗長的記憶,每當10月10日雙十節(中華民國國慶),會所會舉辦慶典,還會分派糖果給小孩們。平時,會所是租給三、四家人居住。至日治時期其所有活動才告終止。
日本投降后,于1947年3月16日舉行復興籌備會,當時由蔡奇正宗長擔任籌備主席,在經過多次的討論及籌備后,麻坡蔡氏濟陽公所于11月27日復興成立,蔡敬三宗長獲選為主席,并租借大馬路珠江茶室二樓為會所。會所的招牌為書法家崔大地以篆體書寫,這充滿特色的書法即成為本公所的標志。蔡氏濟陽公所復興時期,其領袖皆為麻坡潮僑名人,蔡敬三主席與1950年代擔任主席的蔡奇正早年于利豐港共同設立泰昌,經營樹膠與雜貨,事業順利昌盛,并熱心于社會事業。蔡敬三主席在抗日時期擔任麻華籌賑會利豐港分會主席,帶領當地華人輸財救國。
復興后的蔡氏濟陽公所與新成立的魚商俱樂部關系十分密切。由于麻坡蔡氏族群多是潮人及經營海產事業,會員們常以魚商俱樂部為平日休閑的場所。早期公所的活動并不多,主要活動為每年農歷10月15日會慶時的聚餐活動。除此之外,每當有會員受勛時,也會設宴招待會員,而平時例;顒觿t是為會員處理喪事而已,在蔡德貴宗長記憶中,喪家會租借巴士到巴剎(市場)去載本公所及魚商俱樂部的成員,到喪家處為喪家抬棺,并有“抬棺才會興”的說法,結束后喪家還會宴請來協助的宗親。另外公所與魚商俱樂部還有一隊潮州大鑼鼓隊,此鼓隊由蔡乾泉所指導,曾經在英女皇加冕、蘇丹依布拉欣至麻出巡及蔡松林主席獲得柔佛州工程局部長時參與游行。
1965年蔡氏濟陽公所將長期所租借的大馬路會所購入,并將公所裝修一翻。當時發起這項購買會所有蔡豪榮宗長、蔡奇正宗長及蔡敬三宗長。購買后,公所將樓下繼續租借給珠江茶室,租金成為公所的收入。1977年,蔡氏濟陽公所在蔡鵬程宗長的發起下,成立會員子女獎勵金小組,并頒發第一屆子女獎勵金,以獎勵會員子女們在學業上的成就,這項活動持續至今。
在馬來西亞蔡氏總會的推動和鼓勵下,加上不斷有青年會員的加入,于是,蔡鵬程主席在董事會中便提出成立青年團建議。在蔡得華宗長及蔡楚炳宗長的努力下,又經過了一年的籌備終于在1998年8月7日,舉行青年團成立暨就職禮,當時,由蔡德輝宗長擔任第一屆青年團團長。在青年團成立慶典之即時,本會顧問高級拿督蔡銳明宗長在其演說中表示:“麻坡蔡氏濟陽現在己經有了個兒子,為何不再生個女兒!庇谑潜阌辛顺闪D女組的契機,婦女組遂于1999年成立,由蔡淑娟宗姐擔任第一屆婦女組團長。有了婦女組及青年團的成立,公所的活動也愈來愈多樣化,如絵畫比賽、新年團拜、雙親節等活動。隨著活動與會務的發展,舊會所漸不敷于應用,于是在蔡端銘主席任內,蔡鵬程宗長遂提出建立新會所的建議,在不斷的策劃及物色適合的新會所之下,于2002年購入了位于哈芝再益路的一棟三層寬闊店屋。但署理主席蔡鵬程宗長于前往朝鮮旅游途中意外去世,而未能參與新會所的落成。其遺愿就由公所主席蔡得華宗長及新會所募委員會主席蔡潮茂宗長完成。
新會所落成后,將底樓出租、二樓置有辦公室一間、小型會議室一間、大型會議室一間。三樓則是大廳,廳上掛有會所先賢的照片及史料。另外還有一間休閑娛樂室。有了完善的場地,會所的活動愈來愈豐富,尤其是婦女組與青年團常舉辦娛樂與學習性的活動。讓宗親們有更多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促進彼此間的感情。隨著年輕的宗親們常隨著父母輩前來公所參與活動,再加上鑒于青少年在缺乏正當的活動的狀況下,容易誤入歧途。在青年團團長蔡光順宗長及婦女組主任蔡亮恭宗姐的呼吁及努力下,2005年1月13日公所成立蔡氏濟陽青少年組,由蔡汶柔擔任組長,凡是本會會員子女年齡介于12歲至21歲皆可參加青少年組,作為公所的生力軍。經過半年的時間,青少年組即在雙親節暨慶生會上展現出他們活力,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同歡樂。
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滿足資訊互通的需要,于是在董事會委派青年團成立公所網頁,并將公所會史及會員資料放上網頁上。網站在2005年12月1日在公所會慶時成功推介。2004年新加坡南洋柯氏公會成功舉辦第一屆東協辛柯蔡宗親聯誼大會,而本公所受委承辦2006年第二屆聯誼大會,目前公所會員們正如火如荼的為此慶典籌備,希望能讓來自東協各國與會的宗親們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
麻屬蔡氏濟陽公所自1937年創立,迄今己有七十年了,為凝聚麻坡蔡氏族群的主要力量,讓蔡氏的根源傳統能夠傳承下去。雖然其間曾經飽經憂患,歷盡滄桑,幸好有先賢們任勞任怨的為鄉親們服務,才能從戰前租借的高腳亞答屋會所發展成今天的規模。今年是濟陽的七十周年大慶,希望讓大家了解前賢創業的艱難,能夠繼往開來,再接再歷,發揚及延續的蔡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