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清·蔡永清·捐銀白云觀開壇傳戒
《白云觀捐產碑記》
嘉慶十六年正月 北京西城白云觀 載 [日] 小柳司氣太 《白云觀志》第145—146頁
天津民人蔡永清捐銀6千兩為傳戒費,又以制錢千吊、銀2千兩助莊田2處,計地4105頃。
嘉慶十六年(1811),署名“天津弟子蔡永清敬撰”的《白云觀捐產碑記》,說“我大清康熙朝,有王真人者,傳大戒一壇”。 蔡永清是促成北京白云觀于嘉慶十三年(1808)開壇傳戒的主要動議者之一。
蔡永清者,總督陳輝祖家奴,擁厚貲居京師,以助賑敘五品職銜,出入輿馬,揖讓公卿間。谷際岐疏劾,自大學士慶桂、朱珪以下,多所指斥,下刑部鞫訊,褫蔡永清職銜,谷際岐坐論奏未盡實,降授刑部主事。
太清觀記 [拓片] / (清)蔡永清撰
作者:蔡永清 清
出版社:北京市宣武區陶然亭龍爪樹胡同
年份:清嘉慶16年(1811)1月
頁數和開本: 1張 ; 43X92cm
叢編項:
題名:
龍泉寺記 [拓片] / (清)蔡永清撰 蔡永清 清 撰 北京市宣武區陶然亭西
清嘉慶16年(1811)1月
白云觀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白云路東側,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道教為中國固有的宗教,奉老子為教主,認為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其創始人為東漢時期的張道陵。白云觀始建于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多次重修,F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
白云觀全部建筑分為東、中、西三路,后面有花園。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路,依次為牌樓、山門、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臺與云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占地約2萬平方米。它吸取南北宮觀、園林特點建成,殿宇宏麗,景色幽雅,殿內全用道教圖案裝飾。其中四御殿為二層建筑,上層名三清閣,內藏明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為主要殿堂,內有邱處機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邱的遺骨。此觀在清朝改建時細部裝飾彩畫仍用道教圖案,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觀內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記、捐產碑記、畝產碑記、香火碑記等,記述觀址建筑變遷。東路有南極殿、真武殿、火神殿、羅公塔等,現改為觀內生活區。西路有祠堂、元君殿、文昌殿等。后花園內有亭臺、游廊,是極負盛名的道觀園林。
白云觀是明代以來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叢林,北京最大的道觀建筑。其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中其他宗教建筑的手法,具有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